偏瘫,作为脑卒中、脑外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后遗症,严重限制患者一侧肢体活动,影响日常生活。而神经康复阶梯式训练方案,为偏瘫患者重获独立行走能力带来希望。下面详细解析这一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。
早期:基础奠定阶段
发病后的1-2周是康复早期。此阶段以患侧肢体正确体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为主。正确体位摆放至关重要,仰卧位时,头部置于合适高度枕头,患肢舒适放于身体一侧;健侧卧位,患侧肢体在上方,身前用枕头支撑,上肢自然伸展,下肢屈曲;患侧卧位,患侧肢体在下方,背部靠枕头支撑,上肢伸展,下肢微屈,健侧肢体自然放置。建议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,可有效防止患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。
针对不同肌力患者有不同训练方法。肌力0度-Ⅰ度患者,先进行“假想运动”,凭借思维带动肢体活动,再做助力运动以增加肌力。肌力Ⅱ度患者,可自行翻身或左右移动身躯,利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做伸展运动,训练手指功能,并开展坐位训练。肌力Ⅲ度患者,则能以健肢为支点在床上上下移行,握住床头栏杆,助力患肢直立于床面。此阶段要注意,早期不宜过度锻炼,防止引发严重肌肉痉挛,影响后续康复进程。
恢复早期:主动运动开启
恢复早期为发病后2周-3个月,训练重点转为患侧肢体主动运动及协调性训练。训练遵循由卧位→坐位→站位→行走的顺序分阶段进行。
先进行床椅转移训练,患者双手掌心相对,环抱辅助者颈部,十指交叉,患侧拇指在上。辅助者拽住患者腰部衣物,圈住其身体,身体前倾,重心移至脚部,使患者臀部离开床面,转身移至轮椅。当患者能坐后,便开启站立功能训练。起初由家人从坐位用力搀扶站立片刻,随后逐渐延长站立时间、减少搀扶力量,锻炼患者下肢力量,直至能用拐杖从坐位站立起来。
肌力达到Ⅳ度的患者可进行行走训练,采用行走三步法:第一步迈健腿,第二步患腿跟上,第三步健腿再向前跟上。独立步行走稳后,及时开展复步训练。上楼梯时,患肢先上;下楼梯时,健肢先下,且步速要平稳缓慢,培养正确步态。此阶段训练要避免一味强调拉力、握力,以防产生“误用综合征”,阻碍后期康复。
恢复中、后期:功能强化提升
发病3个月以后的恢复中、后期,主要进行各种灵活性及技巧性训练,以提高耐力。上肢恢复通常比下肢困难,此时可借助辅助工具开展代偿性功能训练。例如行走有坡度的地面,训练四肢平衡;做双手猜拳等活动,提高肢体协调性,争取zui大程度实现生活自理。
上肢锻炼着重训练手的精细动作,恢复灵巧功能。可经常进行各种手指屈伸、开合练习,如抓皮球、捡豆子、扣纽扣等,提升生活技能。还可尝试健脑手指操,两手有节奏地交替更换“握拳”“布”“剪刀”,或交替做“二”与“三”“六”与“八”。所有肢体锻炼需遵循主动与被动结合、床上与床下结合、健侧与患侧结合的原则。
偏瘫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过程,患者和家属要有耐心与信心。在整个神经康复阶梯式训练过程中,需注意保证训练环境安全,训练时家人陪伴,避免空腹或饭后饱腹立即训练。若训练时发生肌肉抽搐,应立即停止,适时放松休息。患有糖尿病、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,要谨防低血糖反应,及时监测心功能情况。通过科学、系统的阶梯式训练,偏瘫患者有望逐步从依赖走向独立行走,重归正常生活。
推荐资讯